联系电话:028-84850334

团青研究
本校研究
期刊《新生代》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8-84850334
  •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文景街116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团青研究 > 本校研究

四川省灾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研究

【课题题目】四川省灾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研究
【主持人】张彤
【课题成员】张岷
【主持机构】 四川省团校
【课题情况】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委托研究课题
【框架内容】青年和青少年是最富有生气,敢想敢做,热心变革,对外界反应敏感的人群,以他们为代表的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同时又存在着社会性内化程度肤浅,极易变化的倾向。这个活跃又极富动态内涵特征的人群,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在经历亲情、友情甚至生命的考验下,其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有变化,其思想状况变化的特征在什么地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共青团组织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来应对这些变化?上述问题,均是本课题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土壤,也成为共青团工作中刻不容缓需要思考的现实课题。本课题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时间座标,通过灾前和灾后青年和青少年的思想状况的对比分析,了解和掌握灾后青年和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变化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要廓清灾后青年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发展趋势,首先必须搞清楚调查数据中哪些内容是青年和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所固有的,哪些又是因这场巨大的灾难所引发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份完整的灾前青年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数据作为参照。为此,我们采用《2006年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中的数据。该项调查也是由共青团四川省委组织实施。为了保持调查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2008的调查问卷除增加志愿服务和青年自组织的部分内容外,其它内容与2006年问卷的内容基本一致。我们认为,这有利于追踪和研究“5.12”大地震后四川青年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会使我们的比较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
第一部分  课题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2006年和2008年调查数据比较
一.青年和青少年价值观
二.青年和青少年的社会关注和对社会的认识
三.参与抗震救灾和志愿服务
四.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灾后四川青年自组织的情况
第三部分  大灾之后的四川共青团工作
一.“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青年和青少年思想状况概述
1.  灾后青年和青少年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主体意识突显
2.  灾后青年和青少年高度关注社会重大问题,认识行为日趋理性
3.  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更加珍视生活,热衷参与志愿服务
4. 青年了解团组织和青年工作渠道多样化,团组织的影响力提升显著
5. 青年自组织规模小,活动少,公益、兴趣爱好、娱乐类成主流
二.灾后青年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个重大变化原因分析
1.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识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信心明显增强
2.  青年和青少年收看(听)媒体时的第一关注点由社会新闻变为国内外大事
3.   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三.灾后重建舞台上的四川共青团
1. 构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2. 积极开展“感恩自强”教育
 3. 发动团员青年为灾后重建、重建美好新家园再立新功
4. 拓展领域,完善机制,深入持久开展志愿服务
5.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灾区团组织服务能力
6. 做好网上舆情信息搜集,积极营造正面宣传舆论
7. 重视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